本课程在 1-16 周开设,每周 2 学时:
第一次课:押韵、对仗、平仄是古诗词的基本构造因素(2 学时)
第二次课:语言演变是古诗词“不合格律”的根本原因(2 学时)
第三次课:从北京话声调看平仄:古今声调的对应关系(2 学时)
第四次课:从北京话韵母看押韵:古今韵母的对应关系(2 学时)
第五次课:入声字与“该死十三元” (2 学时)
第六次课:五言绝句分析。作业(1):背诵五言绝句 40 首;作业(2)仿写五绝(2 学时)
第七次课:背诵检查与作品讲评(2 学时)
第八次课:五言律诗分析。作业(1):背诵五言绝句 20 首;作业(2)仿写五律(2 学时)
第九次课:背诵检查与作品讲评(2 学时)
第十次课:七绝分析。作业(1):背诵七绝 40 首;作业(2)仿写七绝(2 学时)
第十一次课:背诵检查与作品讲评(2 学时)
第十二次课:七律分析。作业(1):背诵七律 20 首;作业(2)仿写七律(2 学时)
第十三次课:背诵检查与作品讲评(2 学时)
第十四次课:词牌、词律与作品分析。作业(1)背诵宋词 40 首;作业(2)仿写西江月(2 学时)
第十五次课:背诵检查与作品讲评(2 学时)
第十六次课:对联: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(2 学时)
教材:
1. 王 力《诗词格律》,中华书局,2009 年
2. 施向东《诗词格律初阶》,天津大学出版社,2009 年
3. 丁声树、李 荣《汉语音韵讲义》,上海教育出版社,1982 年
4. 车万育编《声律启蒙》,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,民国四年(1915 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