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
、学术职业与教师的引进培育和晋升。大学是否成其为大学,第一位的必要条件是要有教师。所
以课程
以教师开头切入正题。然而,所有的大学都要聘用教师。我们先讨论的是学术职业这样一个
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。本人是给出其中文定义的第一人,“学术职业指的是四年制及其以上学制
的高校的教师”,而且学术职业中是分层级的,这就联系到世界一流大学是怎样引进教师、引进之后
怎样培养教师、又如何为教师的晋升从而保留在校提供支持?教师的“非升即走”当然首先是教师个人
的损失,但实际上也是学校的损失。(本人研究学术职业 17 年,也曾专门到世界一流大学调研过教
师发展问题。)
3
、学生发展与本科生教育常态和改革。大学是否成其为大学,同样第一位的必要条件是要有学
生。本人承担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,都是研究本科生高等教育增值的,其中的主体工
作就是讨论大学生发展。目前正在与学校教工部合作,研究南科大对标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本科生教
育改革举措。本人经初步研究认为,教育不宜天天改,要保持一定的常态化,以保持教育方针、教
育目标上的相对稳定性;但是教育也要勇于改革,同时要善于改革。这个改革是面对时代进步的、
面对市场挑战的、面对国家和社会对人才要求的进取性的。(本人自 2015 年至今一直专注于中国本
科生教育增值的研究。)
4、知识生产与大学科研和博士生培养。什么是知识?知识是怎样生产出来的?随着知识生产方式
的变化,大学科研的出发点、科研人员的
“
单打独斗
”
或
“
团队作战
”
、科研参与的学科成分等方面
都发生了变化,这些变化直接关系到大学科研的变化,关系到博士生教育的改革。博士生身兼
双职,即是正在受训的学生,同时也是科研工作者。对博士生一方而言,他们一定要在科研中
成长;从大学科研来说,也是一定需要团队成员的。过去的
“
师傅带徒弟
”
和现在的
“
导师指导
”
都
把本辈学者与下代学者在科研过程中联系起来。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师水平高,博士生经过严格
筛选,这种“强强传递”的结果,成就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新科博士,即中国下一代的学者。(本
人正在研究这个问题,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。)
5
、成本分担与大学财政收入的多样化。成本分担是高等教育财政理论,说的是高等教育成本需要
从纳税人承担即政府承担转移到高等教育受益人的分担,由美国人布鲁斯·约翰斯通于 1984 年会
议提出、
1986
年专著出版的,该理论从美国影响到全世界。本人正好是该教授的访问学者
(
1996-97
)和多年的合作者,参加了该教授的许多学术活动,包括研究项目和国际学术交流。
正是因为这个理论,多国奉行“谁受益,谁付费”原则,推动了高等教育财政收入的多样化,即从
高等教育中受益的政府、学生个人及其家长、用人的企事业单位、慈善个人与团体等,都应该
为高等教育付费。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基础来自于高等教育的产品属性(公共产品理
论)、社会承受能力、受益程度等方面。那么,世界一流大学是怎样做的呢?(本人自 1997 年
开始研究这个问题并承担高等教育财政硕士生课程教学
20
年)。
6
、世界大学模式与中国大学系统结构。经查文献,普遍认可的世界高等教育模式有美英德三种,
但日本学者提供了《高等教育的日本模式》。本人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30 年,认为“高等教育的中
国模式
”
已经形成,但是尚无中国学者提供这方面的研究成果。计划缩小范围,研究
“
中国大学模
式
”
,研究对象是大学而不包含
“
非大学
”
类型的高校和高等职业院校。模式研究中包含有对大学
与政府、大学与社会、大学与大学等之间的关系。大学的系统结构中包含有大学的层次和类
型,层次与层次、类型与类型、层次与类型之间的关系。(这是本人一直重点关注但尚未产生
研究成果的问题。)
7、世界一流大学的使命、价值与精神。世界一流大学奥秘中最重要的是,它们的使命、追求的价
值和多年持有的精神与其他大学是不同的,比如哈佛大学追求的价值是“真理、卓越、机
遇”,并不是“要权,要钱,要名”。大学的精神是不带功利、不可被量化的,但是是融在师